“把课堂上学到的商道理论,拿到田间地头来解决实际问题,这种体验太宝贵了!” 信阳师范大学商学院丁灵洁在浉河区翔鸽岭生态园的桃树下,一边记录着园区负责人的介绍,一边感慨道。7月11日,信阳师范大学商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一行,在浉河区工商联及十三里桥乡政府有关人员的陪同下,深入浉河区田间地头和企业一线,用专业知识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献智出力。
这支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钰莹、工商管理系主任徐志芬博士带队的实践团队,首站来到了豫信茶叶有限公司。作为信阳毛尖产业的龙头企业,豫信茶叶集研发、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,拥有多项权威认证和荣誉。师生们围绕茶企发展中的困惑展开调研,特别是对豫信打造的“三茶一菜一水”多元产品矩阵进行了深入剖析。“豫信茶叶跳出单一茶叶产品的思路,开发茶酒、茶水等多元化产品,这不仅是丰富产品线,更是通过产业链延伸,精准满足不同消费场景和人群的需求,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生动实践,”团队成员李浩然在调研后分析道,“他们构建的‘三茶一菜一水’产品矩阵,让我们对课堂上学到的‘产业链延伸’与‘产品组合策略’理论有了教科书般的现实理解。
在浉河区工商联和十三里桥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实践团队随后走进十三里桥乡的翔鸽岭生态园,重点考察其“生态农业+乡村旅游”的运营模式。“旺季游客爆满,淡季门庭冷清,品牌知名度也主要靠口碑,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。”生态园负责人汪总坦诚地向师生们道出困扰。结合课堂所学,队员们敏锐地意识到客流不均是细分市场定位问题,品牌影响力不足则与传播方式有关。“抖音、小红书这些平台特别适合展示咱们园区的自然风光和采摘乐趣,用短视频讲好‘沉浸式农事体验’的故事,能有效吸引目标客群,这就是场景化营销的魅力。”团队成员王涵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了建议。
“这次‘三下乡’不只是调研,更是一次深刻的学以致用。” 商学院团委老师盛海总结道,“在浉河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同学们得以深入产业一线,将《产业经济学》《市场营销学》的理论知识,转化为分析产品组合、客群定位、营销传播等实际问题的‘实招’。大家真切体会到‘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需要各方智慧共同探索的实践路径。” 据悉,信阳师范大学商学院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浉河区特色产业发展动态,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,并计划后续开展电商助农、营销策划等专项服务,用青春的专业力量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